汇率、贸易和政治

钱军辉

汇率是价格。汇率应该是多少,本该是市场回答的问题,不涉及任何政治。不幸的是,在中美“半固定”汇率下,汇率问题又必然涉及政治。本文试图厘清汇率、贸易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希望对思考汇率问题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如果中美实行浮动汇率,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仍然会很严重,但是贸易摩擦的焦点不会在汇率上,而会转向投资限制、贸易补贴、版权保护等其它方面。

为什么贸易摩擦不会停止?因为任何贸易都会在各国国内产生受益者和受害者,这跟汇率没有关系。而受害者会通过政治途径寻求保护,千方百计提高贸易壁垒。对美国来说,中美贸易的受害者是谁?是传统行业中低层劳动者。中国充沛而廉价的劳动力,会通过商品贸易、服务外包和直接投资等方式,改变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尤其是劳动力需求的结构。传统行业中低层劳动者将过剩,他们的工资将滞涨或接受失业的命运。

当然,因贸易而更强的美国资本会找到新的投资机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对于中低层失业者来说,新的就业机会很可能是高不可及的。也就是说,他们将面临结构性失业。这一点在最近几年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的中低层劳动者失业问题严重,另一方面,高端人才紧缺,每年要从印度等国引进大量高科技人才。

我们知道失业,失去的不仅是工作和工资,而且是普通人赖以体面生活的尊严。这是为什么西方各国的草根阶层都对自由贸易有情绪化的憎恶,每次世界贸易谈判所引发的暴民般的游行示威,其实是有广泛的经济和心理基础的。众所周知,美国劳动者的声音在政治生活中很有份量。来自草根的个人痛苦会转化会政治上的力量,在贸易政策上寻求保护。他们会要求政府提高贸易壁垒,要求限制对外投资,等等,但是不会要求人民币升值,因为既是浮动汇率,汇率是市场决定的。

所以说,在浮动汇率下,中美贸易摩擦仅仅是美国众多对外贸易摩擦的一部分,贸易摩擦的内容也将多元化,中国和人民币汇率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第二,对中国来说,固定汇率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跟上面的想象不一样,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短期基本固定。如果没有较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即便接下来短暂升值,汇率会在新的一个水平固定下来。而大致固定在什么水平上,上下波动的限度是多少,都是人为确定的。

但是作为一种价格,汇率天生就要随着供求关系以及供求关系预期的改变而改变。人为地限定汇率,就几乎肯定会把汇率限定在“错误”的水平上。而错误的汇率,一方面会使贸易和资本账户失衡,另一方面会加剧贸易的受害者的痛苦,助长贸易保护主义。

首先,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错误的价格引起贸易和资本账户失衡。如果你愿意拿两个苹果跟我同样的一个苹果换,那我肯定很愿意,而且是吃饱了撑着我也要继续跟你换。即使我手里已经没苹果可换了,还不会结束:既然你愿意跟我换,那我就从你那儿借来苹果,然后拿借来的苹果继续跟你交换。每借一个苹果,我能换到两个苹果吃,贪婪的我会一直重复这个交易。结果是,你一直给我苹果,我则债台高筑。这个例子虽然简单,但跟现时中美贸易的实质其实相差不远。

贸易和资本账户失衡会让一国(美国)负债累积,直至不可承受。对美国政府来说,最终债有两种还法:一,加税逐年偿债;二,发行货币偿债。前者是当代人对后代人的掠夺,后者是负债者(美国政府)对债权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美元储蓄者)的掠夺。无论哪种还法,都会严重影响甚至致残美国的经济增长。华盛顿对长期贸易失衡的后果很清楚,不可能长期接受对华贸易的赤字,而调整的焦点会落在汇率上。

有些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错不在汇率,而在美国,认为美国储蓄率太低。这是一种颠倒因果的说法。我们要问为什么美国人储蓄得少,消费得多?美国人跟中国人一样,也是依据价格信号作消费和储蓄决策的。一方面“中国制造”物美价廉,难以抗拒,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国国债永无止境的需求把美国长期利率压在低位,抑制储蓄。虽然导致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不止人民币汇率,但是至少可以说错误的汇率是其中之一,而美国人储蓄率低是果。

另一方面,人为压低的人民币汇率,会让美国就业的结构性问题更加严重,就业调整压力更广泛更深重,劳动者对贸易的反抗也就会更加强烈。而所有的矛头会指向中国的汇率,因为在他们看来,固定汇率是人为可控的,是他们的选票能够影响的。当然,他们那么想是对的。

如果人民币汇率不及时放开让它自由浮动,中国将陷于这样的境地:每当美国有就业压力或其他跟贸易相关的国内问题,就会给中国施压调整人民币汇率。虽然那些问题可能是由包括对华贸易在内的所有贸易引起,或者根本跟中国无关,但是因为固定汇率,中国会是一致公认的“惯犯”。而且欧洲日本等其它经济体也都乐见人民币升值,全世界对中国施压也不是没有可能。在这种博弈格局中,中国只能一次次地做替罪羊。而长期的被动升值,将严重束缚央行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应对通胀,更会给中国带来一波又一波危险的资产泡沫。

第三,中国搞固定汇率已经付出沉重代价,不能再继续下去。

对于中国为固定汇率所付出的代价,可从上文苹果的例子窥得一斑:你拼着命(想到山西矿井、富士康、血汗工厂。。。)种苹果,自己省着不吃给我吃,为的是将来我还你。虽然我不会赖帐,但我或者我的子孙有可能拿劣质的苹果(购买力下降的美元)还你。也就是说,你所有的艰辛和努力,有可能到头来一场空。

当然,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像“你”那么傻。但是在错误的汇率下,中国人已经做这样的傻事做了16年(从1994年人民币大幅贬值算起)。外汇储备这东西,有一点是必要的,但有中国那么多,2.4万亿美元(截止09年底),就是鸡肋了。一直放着,怕美国通胀;若买黄金,黄金涨价;买石油,石油涨价;买铜,铜涨价;买欧元,欧元涨价。。。中国稍有买卖动作,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就要下降,而且储备越多,中国的市场影响力越大,购买力就下降得越厉害。甚至在边际上,新增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价值有可能是负的。

也有很多同样沉重的代价是隐性的,比如环境恶化。在人为压低的汇率,中国人的健康成本偏低(或者说,中国人命不值钱),高污染产业会在错误的价格信号指引下转移到中国。再比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当前的结汇制度下,央行因结汇而投放的基础货币首先流往东部沿海出口企业集中的区域,这些本来就比较发达的区域于是就拥有更充裕的资金;而那些结汇企业较少的区域,资金会相对缺乏,尤其是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时侯。这就造成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类似隐性的代价还可以继续列下去。我们要铭记的是,价格是信号,是“看不见的手”,价格随供求关系及其期望的变化而变化,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而汇率作为外汇的价格,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价格。如果这个价格系人为控制,尤其是错得离谱的时候,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受到影响。

最后,浮动汇率并不可怕。升值不可怕,浮动也不可怕。

浮动汇率下,人民币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升值。人们会说,中国制造失去竞争优势,那么多中国人的就业怎么办?这种恐惧是不必要的。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会相应上升,但这不足以使中国制造失去竞争优势,因为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并不仅仅在于劳动力,劳动力的优势也不仅仅体现在廉价上。

首先,中国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所不能比的,而且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想象一下,如果全中国的高速收费下降一半,将给中国制造省下多少物流成本。

第二,中国有世界一流的高级人才储备。早在2006年,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也许更重要的是,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是中国大陆取之不尽的人才库。这些人才会给中国带来最先进的理念、经验、技术等等。想想李开复。

第三,虽然中国教育有很多可诟病之处,但是中国普通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当年日本发展起来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了亚洲四小龙,四小龙之后是中国。中国之后,人们在猜下一个。我的猜测是,没有下一个了。越南太小,南亚、非洲以及南美国家都没有东亚人致富的文化和习惯。我也许会错,但我相信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留在中国,虽然在国内会有所转移。

中国制造的优势还可以继续列下去。当然,中国制造也面临很多市场和制度缺陷,比如金融业不发达,法规法制不健全,地方保护等等。但从另一面去看这些劣势,说明中国制造的市场和制度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制造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另外一个恐惧是,汇率每天都在变,人们会说,出口企业还怎么做购买、生产和销售计划?但实际上,只要合理应用金融衍生品,出口企业可以完全对冲汇率风险。比如,出口企业在签订单的时候就可以购买一个人民币远期合同,以锁定美元销售额的人民币价值。对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也可以用类似的衍生品把人民币计价的成本锁定。而且这类的衍生品通常比较简单(比如,比中信泰富所购买的累计期权要简单的多),国内银行能在很快的时间推出这些金融产品。

总结: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但是如果中国放开汇率,就可以避免“替罪羊”的角色;美国政治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固定汇率不可持续,若不改弦更张,人民币将长期被动升值,危害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中国已经为固定汇率付出了沉重的显性或隐性的代价;中国制造仍有不可撼动的优势,能够承受浮动汇率的冲击。(2010-4)